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高考状元 - 正文

 
高考状元职业成就偏低之谜
来源:扬子晚报 2010-6-29 【字体:小 大】
高考状元职业成就偏低之谜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6月28日《解放日报》)。

  无他,只是因为他们过于适应目前中国这种高考导向的教育体制罢了。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高考状元,主要是他们的心性、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当前的教育体制;而他们之所以不能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成为顶尖人才,恰恰也是因为他们的心性、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过于适应当前的教育体制,因而无法胜任各行各业那些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而创造性却正是顶尖人才最核心的品质。换言之,对于那些本来具备创造性潜质的个体而言,当前的高考体制在给他们戴上状元的光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逆地扼杀和剥夺了他们的创造性,造就了他们的平庸。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价值中立的,它往往奖励某些行为倾向,同时又惩罚另一些行为倾向——在将某类人群定义为“选民”,为他们准备了天堂的同时,也将某类人群定义为罪人,为他们准备了地狱。当然,在这里,天堂和地狱是相对的,而且只是就其象征的意义而言,社会——尤其是需要创造性的行业——选择人才还有不同于高考制度的其他向度。也就是说,制度与个体存在一个相互选择和单向适应(不是相互适应,而是单向适应,即个体是否适应或愿意适应体制将决定体制对他或她的奖惩,因为体制往往是刚性的)的问题。

  任何行业的顶尖人才,其实也就是应对该行业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能力最强的人,这种人的思维和行为往往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创造性人才的这种思维和行为品质,恰恰正是我们当前的高考体制所惩罚和排斥的——因为,我们的考试往往只信仰由权威指定的唯一的所谓“正确答案”。在一个刚性体制中,能否适应这种体制或适应的程度有多深,将决定他或她在体制中的位置。为了在这一体制中占据一个优势位置,或曰为了适应这一利益分配机制,考试得高分是一个基础性的必要条件,对于那些社会资本不丰富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而培养学生对纸上虚拟试题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则是考试得高分的最安全的办法,可培养学生对活生生的现实有意识的研究探索精神却对于考试得高分很难说有多大的帮助,自然也就被搁置于一边,然而,后者却正是顶尖人才的必备素质。

  异史氏曰,“状元及第真可夸,一日看尽长安花。科举制度多桎梏,小时了了大不佳”。但愿这份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所显示的内容对迷恋状元的国人和制度的设计者们能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这类人才的多少及其成就的事业将决定一个国家现在和未来的国际地位。是改革目前的教育体制以培育创造性人才生长的土壤,还是固守目前的教育体制以维护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将是任何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教育家不能不正视并做出明智选择的问题。 (广东 宕子)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